2024年以来,中国多家科技企业及研究机构加速开源大模型,形成显著趋势:
阿里云:
除夕开源视觉模型Qwen2.5-VL,3月初开源推理模型Qwen-32B,登顶Hugging Face趋势榜。
截至3月25日,通义千问(Qwen)系列开源模型全球下载量超2亿,衍生模型数量突破10万个,成为全球最大开源模型族群。
深度求索(DeepSeek):
2月底连续5天开源5个代码库,近期升级并开源DeepSeek-V3模型。
阶跃星辰:
1个月内开源3款多模态模型,包括图生视频模型Step-Video-TI2V(支持可控运动与镜头特效)。
未来实验室首席专家胡延平指出,中国大模型开源爆发源于AI发展的四个关键节点:
端侧智能需求崛起
个人及企业单机部署AI需求增长(如本地化隐私保护、低延迟场景),推动轻量化开源模型发展。
企业级AI定制化需求激增
通用云端大模型难以满足行业差异化需求(如医疗、金融、电力等),开源模型凭借可定制性和数据隐私可控性成为首选。
AI产业生态加速分工
头部企业(如阿里、深度求索)聚焦底层模型研发,中小企业基于开源模型开发细分应用,形成“大模型后市场”。
大模型进入“高可用”阶段
模型性能从“能用”到“好用”,推动应用场景爆发(如教育、交通、计算机等)。
缩小国际差距:中国通过开源快速积累开发者生态,减少对闭源技术的依赖(如对标GPT系列)。
促进全球协作:中科院院士梅宏强调,开源是未来大模型的必由之路,需全球共建共享基础模型以同步人类知识。
政策与产业共振:
中国已成为全球开源参与者数量第二、增速最快的国家(工信部数据)。
阿里云朱迅垚建议:国家层面应加大开源支持,布局智能算力、高质量数据集和云计算基础设施。
外媒分析认为,中国选择开源不仅是为了内部竞争,更是为了:
降低AI应用门槛:开源模型减少企业成本,加速创新。
构建技术影响力:通过生态优势争夺全球AI标准话语权。
中国大模型开源潮反映了从技术追赶到生态引领的战略转型。通过开源,中国企业正推动AI技术普惠化,同时在国际竞争中积累关键势能。未来,需进一步强化算力、数据与政策协同,以巩固开源生态的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