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正式发布了“智能体”参考架构,旨在推动政企智能升级,构建一个全场景智慧的世界。该架构的提出,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的重要一步。
石冀琳(华为云与计算国际业务部总裁)指出,“智能体”是以AI为核心,以云为基础,云网边端协同的智能系统。它通过联接、人工智能、云、计算及行业应用的有机协同,实现全域感知、精准判断和持续进化。其价值在于:
全域感知:通过全域数据采集,构建虚拟的数字城市,推演和优化现实世界的业务场景。
精准判断:基于AI和大数据分析,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持续进化:通过持续学习和优化,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智慧城市
黄素龙(国泰新点公司总裁)提到,“智能体”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深圳市与华为共建的“鹏城智能体”通过全域感知和智能下沉,提升城市治理效率。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深水区,未来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和全域协同。
应用场景:智能评标、智能审批、社会治理事件自动识别与处理等。
金融行业
邹胜(华锐金融技术董事长)强调,金融行业正积极拥抱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AI在智能投顾、智能客服、智能风控等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安信证券的智能客服系统和国信证券的实时智能风控平台显著提升了效率和准确性。
应用场景:智能投顾、智能客服、实时智能风控、分布式低时延交易平台等。
其他领域
周震刚(IDC中国区副总裁)指出,“智能体”将推动全场景智慧的实现,加速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未来社会将具备数字化、自生长和个性化三大特征,而“智能体”将为各行业提供智能化升级的最佳实践路径。
技术实现
算力:GPU、NPU等加速技术的发展,显著提升了计算效率。
算法: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算法不断成熟。
数据: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普及,使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为AI训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挑战
数据质量与隐私:高质量标注数据获取成本高,数据隐私保护面临挑战。
多模态信息融合:如何高效融合文本、图像、音频等多种模态信息。
不确定性处理:在复杂环境中,智能体需要更好地处理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
石冀琳提到,华为通过三大生态建设计划推动“智能体”的落地:
边缘计算生态计划:通过IEF边云协同操作系统,将智能边缘能力赋予合作伙伴,打造千亿规模的边缘产业。
应用软件生态计划:推动中国软件服务新生态建设,帮助伙伴打造SaaS服务开发和运营平台。
开发者生态伙伴计划:通过沃土计划2.0,联合社区和高校培养500万开发者,为技术创新提供动力。
“智能体”不仅是技术架构,更是推动全场景智慧实现的关键。通过云网边端协同、AI与行业知识的深度融合,以及全产业链的生态合作,华为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社会。各方需共同努力,实现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甚至“一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推动全场景智慧的落地。
总结:华为“智能体”参考架构的发布,为政企智能升级提供了明确的路径和方法。通过全域感知、精准判断和持续进化,智能体将在智慧城市、金融、工业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华为将继续推动生态合作,加速全场景智慧的实现,为社会带来更高效、更智能的体验。